• 您好,欢迎访问四川大专网_最权威的四川专科学校排名(高职高专)信息!
  • 今天是:

渤海大学全力推进综合体制改革

来源:四川大专网时间:2015-03-13 12:23 0次

摘要:渤海大学全力推进综合体制改革

2015年,建校65年的渤海大学,进入了重要的历史拐点,一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的深刻变革——综合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渤海大学,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历史积淀,2010年以来,学校综合实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全国高校中排名接近200强,省属高校前8强。在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学校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要积极有效地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改革是必然的选择。

一、使命与责任

大学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变革。目前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成长成才必然受到影响,思想更加多元化,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竣。

大学教育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应用和概念诞生,其中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研究与运用,注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和改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未来的教育将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

大学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当前许多教师授课满堂灌、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生存在怠学现象,课上少兴趣,课后少练习,每天忙听课,课后少事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知识和技能结构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教学脱离实际,教学活动围绕着理论和书本且不注重更新,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眼高手低,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两课教学知识化,品行指导表面化,结合实际,深入心灵不够。造成上述这些问题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今大众化教育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社会在变化,世界在变化,大学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和培养模式却变化不大,无法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反思社会改革,直面问题,认真思考如何培养出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担当起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改革,不仅是社会时代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择,更是全体渤大人的选择。怎么改,改的难点是什么,关键点是什么,需要我们做出思考,付诸行动。

二、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推进改革的前提

2010年以来,学校围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改革成果提升了学校师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指数,改革实践印证了学校改革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是明晰的,改革措施是得力的。渤海大学的综合体制改革是在前期进行的重新确立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调整、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完全学分制等改革基础上推出的重大改革,是改革三部曲中第三乐章,也是最重要、最精彩的乐章。前两次改革为这次改革奠定了基础,这次改革将为人才培养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2014年7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教改办[2014]2号),支持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鼓励高校办出特色,支持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高校推出全面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渤海大学的改革符合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渤海大学综合体制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其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检索、专业技能、辨别真伪的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内容,1、建立新方案,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时代发展同步,将原来培养方案30门课程增加到40—45门课程,总量不突破2400学时;2、强调育人,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两个课堂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第一课堂分为课内课教学和课外教学,每门课程原则上计划学时60%的时间为课内教学,40%的时间为课外教学。课内教学部分教师要精讲,占用时间原则上为一堂课时间的60%,其余时间为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外教学部分原则上占一堂课时间的40%,用于学生答疑,判作业,与学生交流,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其他育人环节。第二课堂是指导学生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做人成事,以及指导社团等;3、推行新的教学法,向课堂教学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告别,推行研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新的教学方法;4、考核规范化,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方案,如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重点要突出,方法得当,规范的活动是考核的主要内容;5、兑现四个津贴:课内课时津贴、课外津贴、超课时津贴、第二课堂津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把德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扩大育人渠道,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建立授课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内容渗透到学科专业建设中,把环境建设、文化艺术活动与育人相结合,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

其二是调整职能机构,建立新机制。调整学生系统职能,成立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和学生安全与生活服务中心,学生发展与事务中心下设咨询部、证件与信息部、学业部、实习就业部、团学部、奖助部、督学部、缴退费服务部,学生安全与生活服务中心下设公寓服务部、营养服务部、综合服务部,学生事务处、实习就业处、团委及相关部门的职能并入两个中心。两个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统一办理与学生学习、生活及发展相关的各类事务,建立管理手册,制定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这项改革旨在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学校通过引导、指导、建立制度,实现服务育人。这项改革认真落实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通过资源整合,配强学校思想工作队伍,更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自我教育,为学生成长发展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

其三是下放副处级、科级干部任用、解聘权。将副处级、科级干部聘任与解聘权下放各学院和处级单位,学校把好任职资格关。

其四是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教改办[2014]2号)“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的要求,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绩效分配制度,教师实行课时津贴和超课时津贴,以及第二课堂津贴,其他人员实行绩效津贴。这次改革较大幅度提高相对收入低的职工待遇,绩效分配与目标挂钩,实行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

其五是推进机关部门机构职能的改革与转变,由管理决策型真正转变为指导服务型。

三、大胆实验  试点先行

为了积极稳步地推进改革,学校确定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为试点单位,从下学期开始按照新的模式进行教学与管理,为此项改革的全面铺开探索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作为改革试点单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他们寒假没有休息,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完成了大量基础性前期准备工作。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召开了全体老师参加的改革动员及国外教学模式介绍会,会后每位老师按照学校要求设计了一次课的教案,撰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读任务书。学院按照课程分布情况组成课程研究群组,并进行教师集体说课,根据说课情况确定7位教师进行了模拟课堂预演。为了配合这次改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了教学服务中心、育人服务中心、评价服务中心,分别负责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以及对两个课堂质量进行评价,目前正在进行教学方案细则、育人方案细则、评价方案细则的制定。学院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正在进行中,将建立课程标准、导师管理及考评细则、数字化考核评价体系。学院加大导师育人工作管理力度,把学生对导师满意度,导师指导学生取得的成果如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非标准的判断、考研率、卓越就业、创新成果、学术成果等纳入对导师的考核当中。政治与历史学院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细则涉及教学运行方案、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方案、课外教学方案、过程考核、导师工作等10个方面。参与试点工作的老师利用假期时间编制完成了课程标准并进行了认真备课,学院将在假期召开两次教研会,并规定开学第一周为教学观摩周。

改革必然会面临困难与挑战,但发展中的问题一定能够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为了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为了学校的发展建设,为了渤海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改革的信念已定,渤大人坚定前行!

展开全文

文章标题:渤海大学全力推进综合体制改革

本文地址:/yxdt/14749.html + 复制链接

相关文章
快速报名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