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燿日记》在浙江大学首发
来源:四川大专网时间:2015-03-13 12:21 0次
摘要:《李辅燿日记》在浙江大学首发
“这些史料对李家后人来说是心头肉、传家宝,交给浙大,请你们百分之百放心!出版是纪念的开始,今后更重要的是研究、开发和利用。”12月15日,在李辅燿史料捐赠仪式暨《李辅燿日记》首发仪式上,浙大副校长罗卫东向李辅燿史料捐赠者、李辅燿孙子李崧峻、徐立英夫妇和孙女李慰慈、周文斌夫妇等郑重承诺。
李辅燿被视为浙江海塘工程总局第一任局长。1877年李辅燿任浙江钱塘江海塘工程局驻工督办,开始了与浙江省长达三十多年的不解之缘。钱塘江海塘工程历来被官场中人视为畏途,李辅燿迎难而上,迅速到任,在完成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开始了全海塘整体大规模的二期、三期修建工程。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将通塘新旧石工联络一气”,被时人称为“圣朝第一大工程”。工程结束后,李辅燿用图解的方式编撰了《石塘图说》一书,对清末钱塘江海塘工程做了全面总结。多年后,李辅燿再度到浙江任职,两次任宁绍台道道台、三次任杭嘉湖道台、二次任省防军支应局总办,三次任温州盐厘局监理,并在1908年再次到海宁任海塘工程局总办。
难能可贵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得一手好字的李辅燿一直保留着写日记的习惯。工整漂亮的小楷,平实生动的文字,用现代文翻译过来,就像是一幕幕的场景重现:第一次调任钱塘江海塘工程局驻工督办时,李辅燿正月一到浙江就开始工作,吃住都在一线,“栉沐风雨,躬自程督”;为了让海塘更坚固,李辅燿采用了特别的方法,“累石二十层,熔生铁日箫日笋,纵横贯之”;时隔多年再次到海宁任海塘工程局总办,他感叹这里已是“面目全非”,以前共事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贪官倒是多了不少……
专家认为,这些日记非常直观地展示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层官员的政治生态、日常生活和社会人情,尤其是当时有关钱塘江治理的记载详细而生动,无论从时间跨度、记叙的持续性,还是内容的丰富性、书法的艺术性来说,该日记都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2014年1月,李崧峻先生代表李家后人将李辅燿手稿日记共六十二本无偿捐给了浙江大学档案馆,“这些史料真的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抗战和文革的劫难自是不必说,到现在,大家还可以看到日记上面还有很多虫蛀、鼠咬和水泡的痕迹。”李崧峻说,选择捐赠给浙大,一是因为李家与浙江有着四代人的缘分,二是因为浙大的研究实力可以让这批珍贵文献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次影印出版的《李辅燿日记》共10册,包括三个不同时段的日记:《燕行记事》,记于光绪元年(乙亥,1875);《回浙日记》,又称《怀怀庐日记》或《怀怀庐笔记》,起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辅燿第二次到浙江为官至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止;《回湘日记》又称《饰待草堂日记》,起于民国二年(1913)直至其逝世。
“这些资料能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是非常难得的,对我们了解当时被认为是‘圣朝第一大工程’的钱塘江海塘工程有非常大的帮助。现有的资料多是奏折之类的公文,我们从中很难知道修建工程的具体细节。而这些资料正好做了补充。”浙大历史系教授徐立望说。
当天,除了日记捐赠仪式外,李崧峻代表李家后人还送来了新的“宝贝”——李家亲友来往信稿、杂记、书札等文物,这其中最早的一封信,距今已经有200年了,“我们家的故事,我们家和浙江的缘分,说都说不完,真心地希望我们的后人能通过这些文献资料了解历史,从中受益。”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局长徐有成,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雷祥雄,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建新,西泠印社文物处处长王佩智以及浙江大学档案馆、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学校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仪式。(作者:吴雅兰)
文章标题:《李辅燿日记》在浙江大学首发
本文地址:/yxdt/12599.html + 复制链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