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教育“新常态”新期待
本社评论员线教平
去年北京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的推出,一幅北京教育“新常态”画面已栩栩如生在眼前,为北京2015年教育的进一步改变埋下了伏笔。随着两会开始,人们没有理由不对今年的教育改革“翘首以待”:处在行进中的改革究竟走得怎么样?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现实还有多远?今年的改革还有哪些坎儿需要奋力跃过?
人们的期待是有理由的。以就近入学为例,截至目前,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统计数据为93.7%,初中就近入学比例统计数据为76.82%。这两个数据与北京向教育部承诺的201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比例要求已经大幅接近。
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特大城市能否实现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就在一年前,不少人对这个问题并不乐观。改革一年后得到的这两个沉甸甸的数据,让全社会感受到了改革的威力,而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教育部门推进改革的勇气和诚意。
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说:“无论是取消共建生、择校生,还是推进对口直升、九年一贯制,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意味着触动了一些固有的利益。但是,改革的进程教育了我们,政治勇气是推进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教育领域的改革刚开始有人不理解,有畏难情绪,但现在看来这一步必须突破,突破就能取得效果。而且,成效是需要固化的,需要不断巩固改革成果。然而,只要改革是为了群众的利益,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
“我们不怕”这既是对过去一年改革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改革继续下去的宣告。实际上,对教育改革质疑的无外乎两种人:一类是既得利益被触动的人,对这类人,一般而言,只要有足够的勇气、魄力,攻坚克难还相对容易些;另一类则是担心改革会不会因急功近利而偏离正确轨道,比如,对于优质校和薄弱校的合办,不少学者担心名校会不会忧虑资源被稀释而最终只是流于形式。对于这后者质疑,确实需要认真研究一番,并通过具体措施以及实践,通过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让他们“心服口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面对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面对教育从“有教无类”到“优教无类”的发展大势,北京教育改革尽管开了一个好头,但面对新的一年的期待,仍然任务艰巨,挑战很多。但北京也有足够的信心、基础和能力应对着一切。事实上,去年一年,北京一方面做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努力和实践;另一方面,教育改革也在通过“调结构”的同时发生着质变。比如东城推出的学区制。以学区为基本建设单元,打破旧有办学边界,形成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
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结构决定事物的性质,当学校与周边社区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时,当代表孩子和家长利益的社区参与到学校治理中时,必然会影响着校长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追求,进而影响到每一位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以家长为中心”。让改革的成果使老百姓看得到,使学生感受得到,这不正是改革者的初衷吗?当改革者的初衷和老百姓的期待由衷统一时,还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呢?
北京两会来了,答案亦在不远。
由于各方面情况不断调整与变化。四川大专网提供的所有关于四川专科学校院校资讯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指正。
四川大专网联系方式:028-67213870 e-mail:scdazhuan@126.com
copyright ©2017 www.scdazhuan.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大专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