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我前往市教育局与同仁汇合,奔赴上海,接受为期八天的的教教育培训。用市教育局徐国亮主任的话说,我们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到达上海的。在上海,短短8天 培训时光一瞬即逝,但培训期间所聆听的专家报 告和一线教师的示范课在心中激起的强烈共鸣却历久不衰。讲座中教授们先进的理念、 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清感的投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思维的碰撞、 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培训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基础理论课程。时间安排在17日一19日,其间我 聆听了一系列讲座: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讲座《高考改革与学科导向》,上海二期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客座教授赵才欣的讲座《课程转型与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师大教授黎加厚的讲座《信息时代与课堂教学变革》,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的讲座《将文本解读进行到底》等。第二部分是入校学习专业课程,时间安排在20-22日,主要内容是走进上海光明中学、复旦附中、进才中学听课、观摩下面我就学习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讲座印象
我聆听了所有的讲座,感触良多。尤其是熊丙奇院长的讲座,我从来没见过一场讲座没有PPT,没有发言稿,没有……总之,除了一个院长什么辅助手段都没有。熊院长首先给我们讲解]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具体情况,让我们了解了丈案从制定到执行的过程。因为上海和浙江是高选改革试点地区,所以上海的政策对我们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于是,我记下了一些重点内容中(因为熊院长讲得太快,我不能完全记下来。)
1 , " 3+3”政策,前者“3"就是语、数、外三科,〔6月份同时考,其中外语考两次。另外一次外语考试,上海的考试时间是1月份,浙江10月份。后者“3”,自主选择,文、理可自由搭配。每门70分,分合格考和等级考。合格考占40分,等级考占30分,等级分为10个等级。
2、未来高考走向:学校、学生双向选择,一个学生可以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在高考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学进行自主招生,对学生进行充分考察;学生对学校进行多个选择。
3、未来教育走向。面向高中毕业的学生,服务于普通高考的学生,面向国内自主招生的学生,服务于国际交流的学生。
熊院长还针对学生培养发表了看法。他说培养学生,知识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运算育力、记忆能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天性,把学生从分数体系中解脱出来。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成绩。现在,上海学生拥有半天的自由选修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技能进行学习。我想,上海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拥有最丰厚的教育资源,他们总是最先享受到变革的好处。什么时候改革的东风能吹遍校园呢?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在我们这里已经提了很久,具体推进却很缓慢,教育部要求每所高校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在相当多的大学里,取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就是一两次大讲座,更别提在中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了。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何在国内缺失?
首先,学生没有多大有选择空间,导致规划无用武之地。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必修课为主体。中学新课改曾推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体系,但非高考科目的选修课根本不受学校待见;一些大学宣称实行学分制,但其实质还是学年学分制,所有课程中必修课高达80%以上,可供选修的课程数量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讲规划,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无奈—我想从事什么职业,现在想选什么课,可学校有这样狗课吗?我选了家长和老师会支持吗?由此,我国几乎所有学生都进人同一个成长模式。
其次,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大包大揽,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规划的基本意识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一些学生一旦脱离家长、老师,就会陷人迷茫,甚至受骗上当。最近,媒体曝光,一个在广州各大学校区不少学生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创业导师”,居然是借培训对学生进行洗脑和控制,实施欺骗、剥削和性诈骗的骗子。这种恶性案件令人心痛。当事学生的“幼稚”也是让犯罪分子得逞的重要原因,这位“导师”谈起学生受骗时,指出她们已是“成年人”,言外之意是,这些学生应该有判断力,不要高估了他的“洗脑”能力。
可问题是,这些大学生虽然年龄已经成人,心理却没有成人,甚至可以说极为幼稚,他们过去一直被家庭、学校规划,一直关注书本知识学习,接受的是灌输式教育而非讨论式教育,服从多于思辨。“涉世未深”是社会经常对他们的评价。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再漠视了。相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我国未来的高考,将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势必带来基础教育格局的变化,学校不再千校一面,对学生的教育会更重视“个性化”。即便从让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能力出发,学校和家庭也应在有限空间中,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规划。
听到这些,我深受触动,忽然间对“规划”有了一些想法,作为教师,我们到底应该交给学生什么?我想到了以下内容:
1,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三年后,你想做什么?同事的孩子,今年考上了东北财经大学,去他家串门时,孩子说了一句话:“高中三年,我从未想过我要做什么,早知道我要上财经大学,原先就不必把精力放在冲击‘奥数’上了。”“早知道”,振聋发馈!我们何不引导学生从高一入学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让学生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在干什么,为什么干呢?
2、向学生提供全国各类大学的资料: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对学生的分数、能力要求等。假如问学生“来学校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答案肯定是“考大学”。可是,考哪个大学?为啥要靠这个大学?考上了要学啥专业?学生一概没想过。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供这些资料,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明白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是为什么。我想这样应该会减少一些“问题学生”吧。
3、向学生提供高中阶段应读的经典书目,并介绍这些书的作者、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名家评点等。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读书,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个人素养。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教养会做题,不等于有素质。我认为,学知识,首先要学做人,而阅读经典,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经历了时间与空间的检验,依然为人们所称道。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学生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肤浅均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这些人生体验不是做题能做出来的。
4、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学习是他实现目标的辅助手段。“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科目、老师、同学都是你的“拐杖”,你要学会使用。
5、告诉学生,学校生活是你积累“人脉”的最佳场所。你要爱这个地方,爱你的同学、老师,他们将与你的生活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而如何拓展你的“人脉”圈,是你在这三年及以后的学习中,努力的方向。
6,培养绅士、淑女范。告诉学生,长大了,应对自己有一个标准。男孩子应学会为自己的事负责,有担当;女孩子要学会矜持,自尊自爱。模样不能改变,待人接物却可彰显一个人的素养。
7、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给有才艺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如:每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展示:唱歌、跳舞、演奏、绘画、陶艺、篆刻等等。我们班一个孩子曾经送给我一块他刻的章,可以说是精雕细刻,极具美感,但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我想如果能够给他一个空间,那么他将来在篆刻上立该会有所成就吧。
8、向学生宣告身体的重要性。身体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所以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想法是忽然间有了的,思想可能还有些片面,但确实是真实地反映了我的感受。
二、校园印象
我们在三天时间里,走访了上海三处著名的高中:复旦附中、光明中学和进才中学。在复旦附中,我们听了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的“单元贯通”课《“我”之追求》,整节课,课件制作、材料分析、课堂小结,完全由学生操作,学生做得有模有样,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据黄老师介绍,单元贯通的要求就是要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单元,最后要形成文字。我的感受是:单元贯通与我们学校推行的“学本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们借鉴的是最后“让学生形成文字”,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光明中学是一处百年老校,前身是中法中学,现在的教学楼依然是上百年的老房子,沧桑、古朴、厚重。据校领导介绍,光明中学与法国的众多高校都有密切的往来,光明中学的学生可以申请法语为第二外语,高考就考法语。听后我们味嘘不已,感叹大上海学习的氛围确实不一般。在光明中学,我们听了三名一线教师各有千秋的示范课,受益匪浅。
进才中学,校如其名,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教学楼名为“中央大楼”,好大气!从课堂表现上来看,这个学校的学生反应敏捷、思维活跃、见解深刻,与他们的校名“进才”(进来的都是人才)相得益彰。
这次培训的课程,涉及了政治、文化、信息、经济、管理学等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专家们精彩的讲解,让我们感受到大上海世界性的眼光、创新的精神。总之,这次外出培训学习,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思想,我们充分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首发)
由于各方面情况不断调整与变化。四川大专网提供的所有关于四川专科学校院校资讯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指正。
四川大专网联系方式:028-67213870 e-mail:scdazhuan@126.com
copyright ©2017 www.scdazhuan.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大专网 版权所有